第277章 286龙蛇起陆,积重难返(2/2)
祭台之下一片朱红的朝服,笼冠上的貂蝉和梁冠上的白笔连成一线。
“真是众正盈朝啊”,李敏有些自嘲地一笑。
“朝廷如此人才济济,在朕手中却已经只剩下京畿之地,亡国有日。”
“这般难堪,朕又如何有脸面敬告祖宗?”
旁边的宦官不知缘由,吓得战战兢兢,却又不敢出声。
诸位大臣之中,高骈作为中书令,大秦朝廷事实上的独相,自然是站在队伍的最前列。
听到皇帝的自言自语,他慢慢抬起头,神情镇定。
什么也不用说,君臣的眼神交汇,李敏心中多少安慰了些,这才继续将祭祀进行下去。
等到祭祀最后望燎的环节,年轻的皇帝自宦官手中取过传承了大秦六百年天命的印玺,双手托天。
一抹嫣红从他的身体中朝着白玉印玺中转移,并在这个过程中渐渐化作金色。
金光蜿蜒射入天际,一股无形的波动以祭台为中心扩散开来。
“嗯?”
李存孝猛地抬头,却见太极宫的上空,金光蔓延天空,仿佛一片瀚海,又像是一面水镜。
水镜的倒影里,金钉攒玉户,彩凤舞朱门。
复道回廊,处处玲珑剔透;三檐四簇,层层龙凤翱翔。
金光万道滚红霓,瑞气千条喷紫雾,俨然是另一方洞天仙境。
这就是大赤天?
李存孝心中一惊,可是看着身边诸人,郭钊也好,青龙寺二僧也好,内侍也好,甚至还有远处祭台下的群臣,都无人有所反应,就像看不见一般。
眉心处,赤龙印记不知何时缓缓浮现,隐隐发烫。
李存孝睁大了双眼,只见那洞天仙境之中,有一条金龙蜿蜒飞腾,穿过金色的水镜,降临祭台之上。
“这金龙便是灵宝太清宫的器灵?总感觉其中还蕴含着一些别的东西。”
李存孝注视着金龙,仔细观察下,意外发现,其身上赫然伤痕累累。
龙鳞剥落,爪牙迟钝,双眼浑浊,头上龙角甚至也断了一根。
苍老的金龙先是盘旋在年轻的皇帝身侧,随后一扭身子,径直飞下祭台,直奔高骈而去。
金龙附体的瞬间,高骈忍不住发出一声闷哼,高大的身躯甚至都伛偻了几分。
似乎这金龙不仅没有给他带来加持,反而造成了很大的负担。
整个过程看似长,实则很短,李存孝只看了一眼便迅速收回目光。
陆地神仙感知敏锐,再看恐怕就要被那位中书令发现端倪了。
楼观道与青龙寺众人没有等太久,当参与祭祀的大臣们在内侍的引导下鱼贯而出,很快就有全副武装的神策军来引导众人进入太极宫觐见。
御座之上,李敏换下了方才的一身冕服,身穿赭黄圆领袍,打量着走入太清宫的几人。
“这就是此次进入秘境的人选,楼观道和青龙寺的当代翘楚?”
“回陛下,正是。”
高骈同样换下了一身朝服,紫袍金鱼袋在灯火照耀下映衬辉光。
“郭钊既是赵国公的弟子,同时也是汾阳郡王世子,忠良之后。”
“不错。”
李敏闻言,对着拱手肃立的郭钊微笑点头,后者立刻涨红了脸,一副与有荣焉的模样。
李存孝见状倒是觉得稀奇,毕竟很少看见对方这么激动。
不过一想到面对的是皇帝,顿时又释然几分。
对于这些开国元勋的后代来说,大秦皇帝的特殊意义毋庸置疑。
不过对于李存孝来说,对方也不过就是个比较有权势的年轻人罢了。
天下十六道,朝廷已经只剩下京畿道握在手中。
李敏说好听点是皇帝,说难听点只不过是一个名头响亮些的诸侯。
而且还是被所有人针对的那个诸侯。
‘那金龙伤痕累累,与其说是器灵,更像是当今大秦日薄西山的国运’
‘金龙加身,想来就是大秦皇帝以祭祀的手段,将灵宝的使用权赋予信任的臣子’
‘这位中书令,感觉比上次见到的时候更苍老了啊。没有认主强行驾驭灵宝,这代价比我想的要更大’
李存孝听到高骈介绍自己时,不着痕迹地打量了对方一眼,神情姿态仍旧毕恭毕敬。
“太乙真人的高徒吗?说起来,尊师也是陇西李氏出身,与我皇族还有一份血亲之谊。”
李敏做皇帝虽然没有几年,但笼络人心已经成了本能。
看到李存孝对答恭敬,实则不为所动,他也没有露出异色。
“.除了楼观道还有青龙寺的几位高功法师,兵部侍郎王赞、员外郎崔远也会一道进入秘境之中。”
“他们皆在天梯圆满打磨多年,只差一个契机,便能打破玄关。”
高骈话音刚落,便有神策军士引着两个身穿红色圆领袍的官员入内。
二人看上去皆是四五十岁年纪,比起旁边的和尚道士,他们行礼时更加恭敬,更加用力,以至于衣袍内隐隐传来甲胄碰撞之声。
“两位爱卿,如今正是多事之秋。朕盼着你们更上层楼,为大秦效力。”
“愿为陛下效死!”
两人的声音铿锵有力,眼神坚定而炽热,一看就是高骈精挑细选的“保皇党”。
“陛下,微臣失礼。”
高骈恭敬地请出印玺,真元鼓荡,顷刻便有一道金光勾勒的门户出现在太极宫的地面上。
李存孝几人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跟在了崔远和王赞的身后,很快身影便消失在了太极宫中。
等几人的身影消失,高骈放下印玺,神色中掠过几分疲惫。
李敏见状不由动容,快步走下御座,托住对方的臂膀:
“老师,您受累了。”
高骈恭敬地将印玺放回,而后挤出笑容。
“为了陛下,为了大秦,这只是老臣的本分。”
“可天下,却不是所有人都像老师一样本分。”
李敏深深地叹了口气,高骈闻言,想要说些什么来安慰这位年轻的帝王,但前者只是抓紧了后者的手臂,用力握了握。
双眼中一片黯淡。
楼观道和青龙寺派出的都是三四十岁的青年翘楚,而崔远和王赞实际年龄却都已经超过一个甲子。
大秦的衰朽和群雄的兴起,只从这一处便能管中窥豹。
即使有高骈这样的忠臣,可天下的逆臣却要多上十倍、百倍。
这张龙椅,还能坐多少时日?
大秦的死期,何时到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