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9章 我来(1/2)
第919章 我来
如果没有让卫东,周星星要在电影演绎上再摸索好几年,拍过好几部似是而非的喜剧片才能找准自己的风格方向。
实际上这种被粱謿伟看出来,脱胎于日漫夸张风格的“无厘头”喜剧形式,已经到了全民能接受爆发的时代。
王鑫的喜剧风格已经和之前六七十年代那种流俗喜剧有了区别。
家有传承的他沿着欧美电影风格做了不少改良。
但还是像武侠世家的子弟,受限于条条框框没能跳出来。
唯有野生的周星星走到了极致。
所以他俩在一起能拍,但周星星依旧觉得束手束脚。
更所以王鑫导的《赌神》也有些喜剧成分,跟《赌圣》可以呼应上。
这都是让卫东没有去改变,他也改变不了的细节。
但这部《赌圣》上辈子就的确是真正奠定周星星风格的里程碑作品。
让卫东不懂,乱七八糟的推荐周星星先拍《龙的传人》,恰恰算是练手磨合。
然后因为那边发哥拍了《赌神》,顺理成章的就接着拍《赌圣》,让卫东以为是跟风,其实对周星星就是各种情节设置都舒服到可以信手拈来的顺利爆发。
剧情很简单,内地来的星仔有特异功能,跟着投奔的三叔去赌钱行走江湖,误打误撞卷入黑社会争霸的漩涡。
蹭热点是王鑫的特长,有自己的特色是周星星的本事。
这部戏就水到渠成的火。
观众们从一开始就爆笑不停。
蓉姑客串那个跟叔侄俩同居的癫婆,阿玲演星仔的梦中情人,甚至有意无意的蹭了下赌神老婆也是阿玲演的影子。
所以利用特异功能这个金手指,达叔和周星星不断制造笑点。
比起《龙的传人》时候,他俩已经娴熟自如许多。
甚至比让卫东印象中原片都还丝滑。
哪怕是粤语版本,凭着字幕他也能看的津津有味。
可终于坐在老板身边的周星星比手划脚,使劲想表达当时拍得多么顺畅,以为老板能想出这个故事梗概,是多么的理解他。
殊不知让卫东懂个屁,他一点都不懂电影表演的那些深层次逻辑,现在只觉得好烦哦!
我想好好看个电影都要应酬,老婆又不在,还得发哥帮忙翻译。
脸上就有点茫然敷衍。
偏生周星星又极其敏感,凑着表达看见老板脸上被银幕光照出心不在焉的表情,马上就讪讪靠回去不知道说啥。
让卫东也挠头,他跟发哥、粱嘉辉从来不聊电影、表演,只意气相投的谈做事能改变些什么。
尤其粱嘉辉这个春节前后根本不因为老板在hk就亲近跟随。
忙着交代完沪海的地产广告,马上奔走在内地促进《棋王》上映。
不是为了票房赚钱,就为拍这部戏的目的。
让卫东都觉得他乐于这种事甚至超过了拍戏本身,还忙不迭的叫姜佳玲去内地陪着,也算是小两口因公旅游了。
跟周星星的关注点都不同。
所以也只能尽量认真的解释:“戏很好,我给王导解释了新的剧本想法,也不是催着你们拍,一年一两部、两三部戏你们自己掌握,我收回投资就行,只是觉得这势头起来了,不抓住可惜。”
发哥解释得更现实:“《英雄本色》火了后一年,我拍了十三部戏,看见剧本就想吐,东仔的意思就是你自己决定,很幸运了,这是我梦寐以求的状态,想拍就拍,命运彻底掌握在自己手里,东仔没想过在我们身上赚钱。”
让卫东顺便想起来提醒:“红了就注意安全,一部可能还是运气,现在第二部又火了,只要抢到你们去拍戏,比印钞机还快,那就难免有人起心思,千万注意安全……”
达叔也在那边听着的,赶紧提议:“那就还是趁着火,抓紧时间拍,一部接一部的拍,大家随时在一起也保证安全,火起来这事情是老天爷给饭吃,没准儿明天就衰了呀。”
他是吃过这种苦头,自然感受不同,出发点跟让卫东、发哥一样是好心,但结果大相径庭。
周星星坐在那有点左右拉扯,脸上只好又讪讪说是。
所以人跟人真的不同,让卫东就没法跟他在同频道上交流。
就好比让卫东跟邹慧敏这种文艺范儿的也没法交流。
但这些都无法阻挡《赌圣》的爆笑传播威力。
周星星和达叔这种利用出其不意转折来引发笑点的“无厘头”模式,比之前的流俗喜剧高级多了。
而且让卫东提前让周星星掌握话语权,也减少了王鑫制造笑点的比例。
毕竟之前流俗喜剧的最大卖点,就是喜欢在屎尿屁淫浪贱上做文章,这也是王鑫有屎尿屁导演称号的来源。
hk喜剧一直有低俗趣味的存在。
周星星现在拍出来也会有,但这些桥段,在人设、演技、故事等等的共同加持下,一点儿不显得尴尬,让人能舒服地笑出来。
尤其把这类比例被压到了尽可能少,大多都是出其不意的转折,有点后来脑筋急转弯、冷笑话集锦的味道。
就完全要跟着脑筋急转弯那种不走寻常路的思维方式去。
整部戏呈现出来的笑点自然非常新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