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4章 相互算计(5k)(1/2)
第1434章 相互算计(5k)
“两种?进展神速?”
这个消息让所有的同志都有些诧异,两种铁氧体并不奇怪,但是加上进展神速这个形容词,那就不太一样。
实际上铁氧体这东西在此之前同志们并不陌生,也有用于微波放大的,但是要说用于移相,而且还是某些特定波段的移相,那就是另外一回事。
而应化部承担的,是制造的任务。但是现在别说按真正的设计制造,就连按照“臆想”的制造,都还没弄明白。
甚至更进一步说,连铁氧体移相器的原材料——铁氧体本身,都是个问题。毕竟铁氧体好办,好的铁氧体就难办了。
在这个背景下,听闻十七机部的铁氧体在短期之内不止一种,而且还进步神速,这就不能不让他们感到惊讶。
“和移相器有关?”总工问道。
“不知道,十七机部那边有些特殊您知道的。不过他们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分别要了两批一看就是不同种类铁氧体的原材料。”这位同志的话,把总工接下来想问的“是哪些材料”这个问题都给硬生生的逼了回去。
是啊,十七机部有些特殊。
“不对啊,他们找我们要原材料和设备,是不是意味着他们在用化学方法制造铁氧体?”一位同志很是惊讶,用化学方法制造铁氧体,难道十七机部还能比我们更专业不成?
“诶,你这么一说我也觉得不对劲啊,他们在化学方法制造铁氧体上,难道比我们还专业快速?这没道理啊。是不是你搞错了?”另外一位同志把上一位同志没说完的话彻底说了出来。
“我也很惊讶,但是事实表明,那边可能就是这么厉害。”提起这件事情的同志脸上有一丝惭愧,因为他想起自己还半开玩笑的说那帮打铁的同志居然也搞这个,没想到人家速度比自己快得多。
总工抬了抬手:“嗯,不要说怪话,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嘛,我们是应化部,不等于天下化学人才都归我们管嘛。”
他和部里极少部分同志可是知道的,别的部委不好说,但是十七机部还真是有至少一个在化学方面非常顶级的高手,而且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那种。
那个人的特点,正好就是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基本上就是工艺完备,进展神速。
对于这个人戗行,那是不服不行,人家就不是在抢活儿,而是在解决自己这边暂时没法解决的疑难问题。
只是那个人在这之前,兴趣多半是在火工品上面,所以这个搞铁氧体的是不是他,还真不好说。
“这样吧,回头我们找相关单位问问,看看能不能对我们有所帮助。好,我们接下来,还是把目光放回到铁氧体移相器的组织、人员这方面来。”总工把这件事情记在心里,但是没有深入的讨论,如果真是要找那个人,恐怕找十七机部意义不大,还得通过别的特殊单位。
会议继续进行。
——
而应化部总工心中的“那个人”,现在也在想他们,双向奔赴了属于是。
只不过高振东想他们,和他们想高振东是两件事情。
事情的缘起,时间上来说和他们开会开始差不多。
而引出这件事情的人,是春雷机械厂的张总。
就是正在搞石墨炸弹等非杀伤炸弹的那个厂,他们遇到了一些小麻烦。
“现在就是这么个情况,我们试验了不少常见材料,连你当年用在线导导弹上面的蚕丝什么的都用上了,但是效果不行。”张总翻着笔记本,对面前的高振东道。
他们也是实在没辙了,一开始想着细的导电丝嘛,好说好说,那就自己先干起来,总不能什么事情都指望高总工那边吧。
但是真干起来,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其实导电纤维炸弹这东西从弹体来说没什么技术含量,甚至高总工这边把弹体结构都做了一个大致的设计,经过试验,效果非常好。
那个纤维丝啊,撒得是又广又远,但是事情坏菜就坏在纤维丝本身上面了。
他们试过了用最笨的办法——铜,毕竟这是最容易找到的良导体,而且比银还便宜。
虽然高总工说了要用石墨纤维,而且他会想办法。但是同志们这不是等不及嘛,再说了,一个目标可以有很多条道路,没准找到一条新路呢?那就能节约高总工的时间了嘛。
时间是非常宝贵的资源,高总工的时间就更加宝贵。
但是试验下来才发现,铜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这东西重量重,延展性虽然好但是没好到能细如发丝随风飘扬的地步。太细的结构强度差,结构强度够的,喷出来在空气中就跟秤砣落水一样,直直往下掉,覆盖范围很差。
更主要的是,铜丝这玩意熔点低,还没等坚持到攻击目标短路出事,自己瞬间就给烧断掉了。
想要扛得住一定时间的大电流发热的铜丝……不存在这种铜丝,扛得住的直径都赶上子弹药本身了。
铜不行,也就意味着所有金属都不行。
此时同志们才反应过来,为什么高总工说要用石墨纤维,敢情这不是随口举例,而是实打实的指定材料。
然后同志们就开始想办法,石墨纤维是什么样子他们不知道,但是至少知道有个东西天生就是纤维,强度还不错。
——蚕丝。
结果蚕丝更差,别的不说,就仅仅是让蚕丝获得足够好的导电能力这件事,就把他们给结结实实的拦在了门外。
然后一位同志的话提醒了所有人:“蚕丝这玩意,好像更不耐高温吧。”
得,白干了,导电也没用。
于是解铃还须系铃人,他们干脆来找高振东来了。
高振东听完他们的话,笑了起来,这事儿还真不怪他们。
主要是在元旦之前,抽奖机会有点儿不够用,想着这个事情不急,就等着元旦补充的那波额外次数。
等到元旦过了,弹药充足,又考虑到大过年的,年后再启动吧。没想到元宵节还没过呢,同志们就已经按捺不住了。
“没想到你们速度这么快,嗯。事情我知道了,会马上着手解决。你们现在暂时先把精力放到电磁脉冲弹上面,至于这个弹嘛,你们用蚕丝先做投放试验也行,最终替换就成。”
张总一听乐了,看来我们用蚕丝,不全是错误嘛,至少能解决模拟试验问题。
“速度快是肯定的,这个纤维炸弹就两块,结构、纤维,结构你当时已经给了一个完成度很高的,我们搞起来非常快,就差纤维。行,那我们先试验着,把主要的资源,都投入到电磁脉冲弹上面。”
电磁脉冲弹其实也是得到原型设计的,但是这东西比起石墨纤维弹来,可就麻烦多了。
因为需要控制炸药起爆速度和中间的铝管的膨胀速度和形状,属于是豆腐上雕,需要大量的计算和试验。
好在有高速计算机和有限元仿真,总算是省了不少事情。
春雷厂的同志来得急也去得急,他们还有采购和借用材料设备的任务在身,否则这点事情,打个电话也就完事儿了。
送走他们,高振东一阵操作猛如虎,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仅仅是解决一个导电纤维多没意思,要做就做完,毕竟导电纤维的基础,是一个几十年后所有人都耳熟能详、曾经高高在上的材料。
——碳纤维。
高振东准备在这方面,顺手掘一下小鬼子的根,至少做到起步就领先的程度。
更关键的是,高振东整这玩意,速度快啊!还能顺手掘一下相关专利的根!
要真是逼急眼了,先采用小作坊似的生产,也不是不能用,反正这玩意一开始急需使用的地方并不太多。
实际上,此时我们也并非没有开展pan基碳纤维的研究,只是进度不算快,还在进行基础研究,而第一条中试生产线投产,已经是74年的事情,高振东等不及了。
在这之前,碳纤维不是最急迫的,环境条件也不见得支持和需要,但是现在,也算是可以抽出手来考虑一下。掺在石墨纤维炸弹里搞,倒是有点为了一盘醋包了顿饺子的感觉,毕竟碳纤维的用途,比起石墨炸弹这盘醋可多得太多太多。
高振东提起电话,正想拨东北碳研院的电话,碳纤维嘛,碳研院正好,不过他马上就把电话放下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