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敲鼓,越响越嚇人!(2/2)
甄五斗拿出全部的力气在敲鼓、廝喊,“老朽江西南安人,犬子甄续本为南安府禄米仓库长。
上官伙同他人盗卖官粮,拿我儿抵罪、杀我儿、逼死我全家!”
甄五斗的话让一些围观的百姓一下子激动起来,这就是大案啊。
而马寻的脸色更是阴沉,这案子只要是有一半真实,那就算得上是惊天大案了。
禄米仓,这就是官办粮仓,仓中所储粮食归朝廷,地方官吏不能隨意支配,
其中粮食主要由官府从民间购入,以及上缴赋税的结余,这些粮食於太平之年集於官仓,是朝廷的经济后盾和应急准备。
粮食丰收,价格低落时,朝廷责成地方官府以高於市价的价格將粮食收回,最大限度保护粮农利益,不致穀贱伤农。
灾荒之年,粮价上涨时,再以低於市场价格拋售,救急且稳定物价,不致谷贵伤民。
而且这其中的一部分粮食,是需要发官员俸禄的!
现在有人对粮仓下手了,这自然也就意味著很有可能其他地方也是如此。
难道是有地方豪强勾结官员开始欺行霸市了?
或者更极端一点,这些人开始巧取豪夺,开始动赋税、朝廷储备粮了?
又是半刻钟,这一次连应天府的同知都被马寻下令拿下了,正五品的官在他面前也是不够瞧。
何大甚至怀疑应天府府尹要是再不露面,自家国舅爷就要派人去府衙抓人了。
至於御史那边更是迟迟没有出现,谁都能瞧出来出了大问题,有些人是真的不想让皇帝知道外头的事情啊。
这才多长时间啊,就让皇帝不知道宫外的事情?
这得多大的胆量,让皇帝连京城的一些情况都不能掌握?
脸色难看的不只是马寻,还有匆匆赶来的朱楼、朱、朱棣和朱。
“舅舅。”朱楼匆忙说道,“皇兄已经令李相、胡惟庸、汪广洋在宫门前等著了,刑部尚书、
大理寺和御史台的主官也都在听侯发落。”
马寻问道,“太子是令我们赴宫门告状,还是在这里鸣冤?”
朱小声说道,“皇兄的意思好像是隨舅舅安排,他就说事情不怕闹大,也不怕闹出笑话伤了朝廷顏面。有些事情捂著才让百姓多心,若是朝廷及时纠错,方能令百姓信服。”
马寻露出笑容说道,“太子英明!”
朱也连忙拍马屁说道,“皇兄是厉害,他就说不怕人都知道这事,满京城、满朝堂的人听著才好!”
马寻开口安排起来,“老三、老四,带人去应天府,看看这府尹是怎么个缘由迟迟不来!压过来,跪在登闻鼓前听著!”
朱和朱棣立刻就激动起来了,这两人一路小跑,身后跟著几十名精锐禁军,这是直衝应天府府衙了。
马寻大概是知道常家兄弟的一些德行跟谁学的了。
因为不到片刻的功夫,朱、朱棣押著一大群应天府的属官出现了,全都是被打了官帽,一个个摇摇欲坠、脸色惨白的被拖到了登闻鼓前跪著。
马寻的意思只是听候发落,只是查明案情后再处置,但是这两大亲王开始自由发挥了,一抓一大片,就差直接定罪了。
闹剧似乎是正在上演,都已经到了这个份上了,消息基本上是瞒不住。
午门前的李善长等人不知道什么时候都已经跪下了,他们现在都有种身在处刑台的感觉,就等著那位不言不语的皇太子的发落。
太子心思深沉,只是让这些人在午门等著。而那位马国舅更是无理搅三分,让他占著理更是闹的天翻地覆。
现在这事情已经不是极有可能的个別贪官污吏的案件了,而是朝著窝案发展,而是朝著有人在蒙蔽圣上的程度进展。
杨宪才死没两年呢,当初他的罪名就包括瞒上欺下、独断专行。
尤其是汪广洋和胡惟庸,他们现在最盼著的事情就是马寻赶紧带著人过来,或者是御史台那边有人能主动顶锅。
可惜太子现在站在他们身前,现在只能是偶尔听到一些侍卫高声传递应天府衙前的情况,大明的这些官员想要安排半点事情都没可能。
李善长等人哪里看不出来啊,马寻这人乍一看谨慎、温和,可是骨子里著呢。
又有皇帝、皇后的爱护,太子又极其亲近他,所以真的有恃无恐,时常以不太常见的非朝廷爭斗的方式將事情闹大。
皇帝霸道、太子坏,这是摆明了要將事情闹大,说不定会借题发挥狠狠的整治一下文官,开始对吏治下手。
朱標大概是站累了,对旁边的煒说道,“去搬张椅子来。”
隨即朱標对冯诚说道,“你出宫一趟,若是半个时辰后还没官员接状,让我舅舅带人入宫告御状。”
煒,那是云的儿子。冯诚,这是冯国用的儿子,这两人都是朱標的伴读、玩伴。
只不过现在李善长等人开始瑟瑟发抖了,有些事情的发展超出想像,现在居然是直接告到皇帝面前,难道是皇帝亲自主审?
现在李善长等人真的期望某个官员能顶雷了,你死了没关係,我肯定善待你家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