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太阳照常升起》和霍消防员(1/2)
第280章 《太阳照常升起》和霍消防员
《太阳照常升起》的结束字幕在银幕缓缓滚动,安静的礼堂也开始有一些细碎的交谈声。
韩三爷看了一眼身边的几人:“你们觉得这电影怎么样?”
“……”
实话实说,当初颜礼看剧本都没怎么看懂,现在看到电影成品,比看剧本要更直观一些,但似是而非,也不是特别确定,于是给了一个保守的说法。
“画面斑斓,镜头流畅,个人风格非常突出浓烈。”
不说好不好,也不说懂不懂,就说个人风格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不能说颜礼说错了。
至于个人风格强这点对电影是好是坏,那就看你个人理解了。
于胖子跟着补充,咧嘴表示:“确实有很浓的姜闻味道。”
颜礼瞥了他一眼,这死胖子绝对没看懂,顺着自己的话头忽悠人。
韩三爷点了点头,颜礼很想问他看没看懂,但是琢磨了一下,还是没有作死。
就在前不久,韩三爷正式担任中影董事长,算是正厅级。
这个级别其实不算高,至少在京城不算,但位卑权重,特别是电影行业,某些事情上,比电影局老大说话还好使。
其实多看一些新闻就知道,除非是宣传口和某电领导,电影相关的官方出面人基本多以电影局和中影两家为主。
前者主方向,后者偏执行,电影局更厉害,但是中影也不是善茬。
虽然他们仨对这部电影半懂不懂,但姜闻看片会邀请的一些专业电影人、编剧、导演啥的说的头头是道,在电影结束之后,陆续发表感想。
“真正的中国史诗,消逝的理想,以及宏大叙事下被扭曲毁损的生活,赏心悦目的光影和激昂壮美的音乐,让人神往之余更增巨大的荒谬感。”
“极具魔幻色彩奇异的主观印象派怀旧故事。”
“妙手偶得的诗意天成,或疯癫或张扬或迷茫或狂狷的各色人物,疯癫的拍法拍疯癫的人和疯癫的事,我喜欢。”
“……”
颜礼转头看向听的有些认真,但眼神还是略带迷茫的韩三爷和于胖子,觉得他们还是没听懂。
实话说,他自己听的也有点费劲。
看不懂的电影用看不懂的话来解释,更tm的乱了。
就不能好好讲故事吗,怎么搞得跟做阅读理解似的。
心里吐槽,颜礼面上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不时的颔首赞同。
好歹也是科班出身,还是行业大佬,不懂也得装懂。
听了一阵,开始变成类似于主创交流环节,其他人也各自聊天说话,礼堂有点嘈杂。
同样参与《太阳照常升起》王忠磊也凑了过来,想要搭话。
结果韩三爷一直和颜礼交流,搞的王忠磊插不上嘴,忍不住瞥了一眼颜礼,眼神复杂。
于胖子是中影出身,而且博纳有今天的发展,背后也少不了中影扶持,所以他和韩三爷走的近不必多说。
华谊之前也和韩三爷和中影走的近,特别是早年几部电影,背后都有中影出资。
这两年,华谊和港圈以及海外资本合作增多,甚至和上影那边搭上了线。
中影这边,华谊依然与其有合作,但偏发行,且合作次数不如原来。
虽然明面上,华谊与中影和韩三爷的关系仍旧亲近,但多少还是感觉比之前要远了一点。
一方面是上面的诸多客观因素,另一方面就是颜礼的快速崛起。
以前内地够份量的电影民营公司就那么几家,华谊和博纳和中影最为亲近,中影也需要两家配合,大家自然互通有无。
正常情况下,华谊就算和中影远了点,但本身实力在,中影仍会和其保持亲近。
但谁也没想到,突然冒出一个颜礼,而且仅仅两三年,又是院线,又是电影,搞得有声有色。
哪怕目前华谊在电影方面实力更强,但易安也不弱,且布局院线,当家人又年轻,潜力巨大。
于是,颜礼和易安替代填补了华谊留下这个空隙,成为了韩三爷的“新宠”。
眼下很多场合,韩三爷旁边一个是于胖子,另一个就是颜礼,在很多人眼里,俩人就是韩的左膀右臂,哼哈二将。
所以,华谊现在想回头舔中影都不行了。
船大难调头,华谊目前的发展方向已经确定,不是说变就变的。
而且谁也不知道韩三爷现在心里怎么想的,以前虽然是中影的负责人,但终究不是老大,现在上了位,名正言顺,地位愈发稳固强势,心态和脾气肯定有变化。
更关键的是,还有一个颜礼在这“挑拨离间”,“浑水摸鱼”。
易安和中影关系好,能带来多少好处不必多说,这个时候,肯定不可能让华谊再回来影响自己。
包括于胖子,说不定也是这么想的。
博纳和华谊都是世纪初开始崛起,中间有合作,也有龌龊,双方的关系不差,但也谈不上好。
倒是颜礼,一直和于胖子私交不错,后者肯定倾向于支持颜而非华谊。
颜礼丝毫不知道王家老二的想法,否则肯定嗤之以鼻。
搞的他好像是韩三爷手下鹰犬似的!
颜礼是和韩三爷交好,很多时候也看人家脸色,但势比人强,而且人家韩三爷也实实在在给予易安帮助了。
对于韩三爷本人,颜礼是给予尊重的,但没有那么乖巧听话。
说白了,颜礼真正服气并听命的不是韩三爷,而是他背后的中影,或者是中影背后的巨无霸。
没有韩三爷,换一个某董,只要是相对公正的对待,颜礼肯定会依旧和中影极为亲近,配合默契。
这和私交无关,与态度有关,王家哥俩把他想窄了。
韩三爷再牛逼,也只是在电影行业牛,颜礼的生意可不止电影一行,让颜礼当鹰犬,韩的级别不够。
够,他也不当。
听集体的和听个人的是两回事和两个性质,态度不是白表的。
…
“三爷,两位,你们觉得这部电影能有多少票房。”
王忠磊按下心思,终于在话语间隙,问出了最关心的事。
电影讲了什么不重要,电影能卖多少钱才重要。
“我觉得怎么着也得上亿吧。”
韩三爷对姜闻很欣赏,而且现场这么多人评价颇高,也使得他对《太阳照常升起》这部电影比较乐观。
“姜闻的名头还是有的,上映期前后也没什么对手,口碑质量可以的话,1.5~1.6亿,有希望。”
好家伙,真敢估啊!
颜礼差点没绷住,不明白姜闻是给韩三爷灌了什么迷魂汤。
当初《太阳照常升起》断了投资,他各种忙前忙后帮着拉投资,现在对电影票房又如此看好。
1.5~1.6亿?!
目前的电影市场有那么多喜欢做阅读理解的观众吗?
于胖子也表示:“电影还是有些晦涩的,我觉得过亿应该差不多,1~1.2亿。”
王忠磊像是松了口气,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哥之前看了一版,他自己估是6000万,我觉得能到8000万,这种电影应该有很多资深影迷喜欢。”
听了三人的话,颜礼不仅心里摇头,面上差点表现出来。
他是做电影的,而且是全渠道,对行业市场了解颇多。
影迷,确实是电影消费主力,但随着市场开放,普通观众和跟风的才是最大的票仓。
而且影迷也分很多种,有些影迷只看好莱坞电影,有些偏好动作、恐怖、悬疑、喜剧等某一二题材。
喜欢文艺片和做阅读理解的,即便在影迷群体也不是什么大圈子。
只不过“曲高和寡”,还喜欢写各种解读小作文,显得人多声大,而其他观众和影迷不感兴趣+不明觉厉,所以不理会和不反驳。
而且必须说明一点,很多影迷,特别是所谓的资深影迷,他们是不进电影院的。
人家喜欢看碟,一个人静静的、反复的品味电影,而且多钟爱老片。
这种影迷,人数再多,也是提供不了票房的。
所以,电影行业叫好和叫座是两回事,观众叫好和影评人及专业人士叫好也是不同的概念,影迷观众也分钱和不钱。
这个道理,韩三爷他们不是不懂,但多少被姜闻的名头和交情、利益等因素裹挟,影响了判断。
颜礼比他们清醒,不是说他心智多强,而是他一开始就不看好这部电影。
不抱希望,自然也就没那么多侥幸心理,进而受到各种影响,能够以更冷静和客观的姿态及视角来看这部电影。
按照颜礼的判断,这部电影票房能够冲到3000万,就算胜利。
考虑到姜闻的光环,以及应该能得到一部分影迷的喜欢,版权应该也能卖一些,多少可以回波血。
颜礼正琢磨着呢,于胖子突然表示:“我打算和姜闻签保底发行。”
王忠磊双目一亮:“保底多少?”
“1亿!”
保底发行,之前提到过,道理很简单,发行方为了抢项目,与制片方对赌。
双方约定一个数目,然后签保底,票房不到这个数目,发行方给制片方兜底,票房超过,发行方拿更多的分成。
《太阳照常升起》保底发行1个亿的话,制片方至少进账3000万+。
像颜礼、华谊、博纳几家都是投了500万,10%的份额,英凰投了1000万,份额也更多。
如果真签了保底,直接回本大半,余下版权再卖点,就算没回本,也赔不了多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