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1.第2131章 舆论(2/2)
“对啊!苏宁不是那种只有流量的鲜肉,他是真有演技的!而且他挑本子的眼光一直很毒,他敢接,说明剧本或者改编方向有东西!”
“而且你们发现没有,爆料还说这部剧会带有‘偶像剧’风格?不是那种苦大仇深的?苏宁来演带点偶像色彩的余则成?我竟然有点想看了!”
舆论的风向开始发生微妙的偏转。
苏宁凭借此前几个深入人心的角色,积累了大量的路人好感度和演技认可度。
他的粉丝群体更是欢欣鼓舞,全力控评和支持:
“支持苏老板!相信他的眼光和演技!”
“偶像剧风格的谍战?这个概念好新!期待苏宁诠释一个不一样的余则成!”
“只要制作精良,演员靠谱,翻拍也不是原罪!期待‘光怪陆离’给我们惊喜!”
从一面倒的唱衰,到出现大量的讨论和期待,舆论实现了惊人的斗转星移。
苏宁的个人魅力和演技口碑,成为了这个高风险项目最有效的“降压药”和“引流器”。
趁热打铁,“光怪陆离”官方正式发布公告,宣布电视剧《潜伏》(新版)项目组正式成立,即日起开始立项筹备,并面向全社会启动选角工作。
公告中明确写道:“我们将以敬畏之心,致敬经典;以创新之魄,重塑传奇。力求在保留原作风骨的基础上,融入新时代的审美与思考,打造一部兼具谍战悬疑张力与人物情感深度的匠心之作。”
公告一出,再次引发热议。
业内人士纷纷侧目,感叹“光怪陆离”和苏宁的胆识与运作能力。
演员们则开始蠢蠢欲动,毕竟这可是一个注定会受到极大关注的大项目。
而观众们,则怀着复杂的心情……
有担忧,有质疑,但更多的,是被勾起了强烈的好奇心与期待感。
一场关于经典重塑的冒险,就此正式拉开了帷幕。
《潜伏》项目组的灯光,开始在“光怪陆离”公司内长明不熄,剧本研讨会、角色分析会、服化道设计会……各项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
所有人都知道,他们正在走的,是一条布满荆棘却也可能通往荣光的道路。
而站在这条路起点的核心人物,正是那个敢于挑战经典、自信能创造奇迹的苏宁。
……
随着《潜伏》(新版)项目组的正式成立,“光怪陆离”公司内部仿佛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也像上紧了的发条,开始高速运转起来。
之前外界的质疑和唱衰,非但没有打击到团队的士气,反而激发出一种“非要做出个样子给你们看看”的斗志。
在这紧张而有序的筹备氛围中,一个更为重磅的决定,经由公司内部通告和官方渠道正式公布:
新版《潜伏》将由苏宁亲自担任导演,制片人则由陈晓君出任。
这个消息,再次在业内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苏宁要亲自执导筒?
这虽然有些出乎意料,但细想之下,似乎又在情理之中。
他本就是演员出身,对表演和镜头语言有着深刻的理解决,同时也有执导的《按摩师》这个成功案例。
在《父母爱情》、《正阳门下》等剧的拍摄过程中,他就经常与导演交流想法,提出过不少被采纳的建设性意见,展现出对叙事和节奏的敏锐把控力。
更重要的是,他是这个翻拍项目最核心的发起者和构想者,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他想要一个怎样的“新《潜伏》”。
由他亲自坐镇导演之位,无疑能最大程度地保证创作意图的贯彻和作品风格的统一。
当然,质疑声依然存在:“演而优则导”的成功案例不少,但失败的更多。
执导一部备受关注的经典翻拍剧,压力非同小可,他能否驾驭得了复杂的剧组和庞大的制作?
然而,更多了解苏宁为人的人,则选择相信。
他做事向来谋定而后动,没有把握的事情不会轻易出手。
他既然敢接下导演的重担,必然是有所准备的。
至于制片人陈晓君,这个任命则是众望所归。
作为“光怪陆离”的实际运营者,陈晓君在项目管理和资源整合方面展现出了卓越的能力。
她心思缜密,处事干练,既有艺术审美又精通商业运作,是平衡创作与市场的最佳人选。
由她来掌控预算、协调各方、保障后勤,无疑能给苏宁的创作提供最坚实的支持。
在公司最大的会议室里,召开了《潜伏》项目的第一次核心主创会议。
苏宁坐在主位,陈晓君坐在他旁边,下面坐着的是已经确定加盟的编剧团队核心、初步接触的摄影指导、美术指导等关键岗位负责人。
苏宁没有多余的寒暄,开门见山,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语气沉稳而有力:
“各位,外界现在都在看着我们,等着看我们的笑话,或者,期待我们的奇迹。”
他顿了顿,“我相信,我们能创造的是后者。”
“我们这次翻拍《潜伏》,核心思路很明确:‘谍战偶像剧’。”他清晰地抛出这个定位,“但这绝不是简单的‘帅哥美女谈恋爱披着谍战皮’。我要的‘偶像剧’,是画面质感、服装造型、人物魅力达到电影级水准的‘精致’;是人物情感刻画更为细腻、动人,让年轻观众能共情、能代入的‘深情’;是节奏明快、悬念迭起、符合当下观剧习惯的‘爽感’。”
他看向编剧团队:“剧本是根基。原著的魂不能丢——信仰的力量、人性的复杂、斗争的残酷,这些核心必须保留并且深化。但在叙事上,我们要更精炼,减少一些过于冗长的文戏铺垫,增加更具张力的戏剧冲突和反转。余则成的成长线要更清晰,他与左蓝、翠平的情感纠葛要更深刻、更虐心,也要更唯美。”
他又看向美术指导和摄影指导:“场景、服化道,必须精益求精。我们要还原的是那个年代的风貌和质感,不是凭空想象。参考大量的历史资料,做旧要做得以假乱真,但镜头画面要干净、考究,光影运用要富有情感和层次。我要让每一帧截图,都能当海报用。”
最后,他看向陈晓君和自己:“制片部门要全力保障,钱要在刀刃上。选角工作立刻启动,除了已定的余则成,其他所有角色,不论大小,开放试镜,唯演技和贴合度是举!我不要流量,我只要最合适的演员!”
苏宁的阐述,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既有宏观的定位,也有具体的执行要求,让在场的所有主创人员都精神一振。
他们能感受到这位“导演”不是来玩票的,他是真的懂行,并且有着极强的掌控欲和明确的艺术追求。
陈晓君接着补充道:“选角工作我会亲自盯着,确保公平公正,也确保符合导演的要求。同时,宣传方案也要开始预热,适时释放一些概念海报、导演阐述片段,引导舆论走向。”
会议结束后,项目组如同精密的仪器,按照既定的方向开始全力冲刺。
很快,《潜伏》(新版)官方发布了“寻角令”,宣布面向全社会公开选角,并公布了主要角色的描述和要求。
一时间,各大经纪公司、演员个人工作室的简历和试镜申请,如同雪片般飞向“光怪陆离”。
苏宁和陈晓君,这对现实中的伴侣,事业上的搭档,正式联手,踏上了这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潜伏”之路。
一个在镜头后运筹帷幄,一个在镜头外保驾护航,他们将要共同面对市场的检验,去实现那个看似大胆的——“偶像谍战”之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