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3.第2083章 龙入海虎归山(1/2)
皇孙朱允熥主动请旨前往钟山为皇祖母守孝的消息,如同插上翅膀般传遍了整个应天南京城。
一时间,无论是朝堂之上还是市井之间,都在传颂着这位小皇孙的仁孝之举。
“四岁稚龄,竟有如此孝心,实乃大明之福啊!”
“太子殿下政务繁忙,皇孙代父守孝,这是成全了父子两代的孝道啊!”
这些赞誉自然传到了东宫。
吕氏听着宫女的禀报,手中的茶盏微微一顿,随即恢复如常:“允熥这孩子,确实长大了。”
而在乾清宫内,朱元璋听着锦衣卫的汇报,脸上露出意味深长的神色:“这才几天工夫,名声就变得这么好?看来背后之人,倒是很懂得造势。”
“皇上,根据锦衣卫的检查,并没有发现幕后推手。”
“哼!毛骧,你也太小看那帮人了,既然做了,就不可能让你轻易察觉。”
“是!皇上,锦衣卫会继续加大探查的力度。”
“记住!朕对你们锦衣卫期望很高,希望你和锦衣卫不要让朕失望。”
“诺。”
此时的主角苏宁,正在敬事房内进行着一项重要的准备。
“咱家黄狗儿给皇孙请安。”敬事房总管太监恭敬地行礼,“不知皇孙需要挑选什么样的内侍随行?”
苏宁目光扫过院内跪了一地的小太监,这些都是刚从各地选送入宫的幼童,年纪多在八九岁之间。
“识字的站出来。”苏宁稚嫩的声音在院中响起。
稀稀拉拉地站出了十几个小太监。
苏宁缓步走过他们面前,仔细观察着每个人的神情。
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其中一个眉清目秀的小太监身上:“你叫什么名字?”
“回皇孙,奴婢叫马和,云南人氏。”小太监恭敬地回答,口齿清晰,举止得体。
苏宁心中一动。
马和?这不就是未来的三宝太监郑和吗?
“可会写字?”苏宁故意问道。
“奴婢略识几个字。”马和不卑不亢地回答。
“好,就你了。”苏宁点了点头,又挑选了另外几个看起来机伶的小太监,“你们几个,随我去钟山。”
马和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连忙叩首:“谢皇孙恩典!”
苏宁心中暗喜。
能够在这个时间点招揽到未来的郑和,简直是天赐良机。
他清楚地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中,马和就是在洪武朝后期被选入燕王府,从此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
不过如今的马和却是自己的了,接下来注定会随自己开创新的未来。
三日后,前往孝陵的队伍准备就绪。
按照皇孙出行的礼制,朱元璋特意下旨:
派锦衣卫二十人负责贴身护卫;
调京营精锐一百人沿途护送;
配内侍十人、宫女六人随行伺候;
拨御厨二人、太医一人随行……
这个规格既符合皇孙的身份,又不会太过招摇。
更重要的是,这一百二十名锦衣卫和侍卫都是朱元璋亲自挑选的心腹,名为保护,实为监视。
出发这天,应天府南京城门大开,仪仗森严。
苏宁坐在特制的马车内,透过车窗望着外面肃立的侍卫队伍。
“皇孙,一切都已准备妥当。”侍卫统领张来上前禀报,“按照旨意,我们将在孝陵东侧结庐而居,已经派人前去搭建营帐。”
苏宁点了点头,目光扫过侍卫统领腰间的佩刀:“这一路上,有劳将军了。”
“卑职职责所在。”统领张来躬身行礼,态度恭敬却带着疏离。
车队缓缓启程,沿着官道向钟山方向行进。
沿途百姓纷纷避让,跪在道路两侧,好奇地打量着这支特殊的队伍。
马车内,苏宁闭目养神,心中却在快速盘算着。
这一百二十名侍卫中,必然有朱元璋的眼线。
他必须在这些人的监视下,暗中培养自己的势力。
“马和。”他轻声唤道。
“奴婢在。”马车外传来马和恭敬的声音。
“到了钟山后,你负责整理带来的书籍。”苏宁吩咐道,“特别是学堂要用到的蒙学、算学和格物。”
“奴婢明白。”
苏宁的嘴角微微扬起。
他特意从宫中带出了大量书籍,其中不乏农工方面的典籍。
这些都是他未来发展和培养势力的宝贝。
车队行至半途,突然前方传来一阵骚动。
“报——”一名锦衣卫快马来报,“前方发现可疑人物,已被控制。”
苏宁心中一动:“带过来。”
很快,一个被捆绑的汉子被带到马车前。
那人虽然穿着普通百姓的衣服,但手上的老茧和挺拔的身姿,分明是行伍出身。
“你是何人?为何在此窥探?”苏宁隔着车帘问道。
那汉子抬头看了马车一眼,眼神中闪过一丝异色:“小人……小人是附近的农户。”
苏宁心中冷笑,正要继续追问,却听锦衣卫里的蒋瓛说道:“皇孙,此人交给卑职审问即可,不必劳烦皇孙费心。”
“也好。”苏宁淡淡应道,心中却已了然。
这恐怕是某些势力派来试探的眼线。
而他前往钟山守孝这件事,已经引起了各方的关注。
“继续前进。”苏宁下令道。
车队重新启程,但气氛明显变得紧张起来。
苏宁靠在车厢内,望着窗外掠过的景色,知道真正的较量,现在才刚刚开始。
……
钟山南麓,孝陵巍峨。
当苏宁的车驾抵达时,孝陵卫指挥使冯程早已率领一众将领和官员在神道前跪迎。
“末将孝陵卫指挥使冯程,叩见皇孙!”冯程声如洪钟,身后数十名将领齐刷刷跪倒。
苏宁在马和的搀扶下走下马车,目光扫过这群守陵将士。
只见他们虽然甲胄在身,却个个神色肃穆,显然都是精心挑选的忠勇之士。
“冯将军请起。”苏宁稚嫩的声音中带着与年龄不符的沉稳,“本宫奉旨在此为皇祖母守孝,日后还要多劳将军照应。”
冯程抬头时眼中闪过一丝诧异。
他久闻这位皇孙顽劣不堪,可眼前这个举止得体、言语清晰的孩子,与传闻中大相径庭。
“皇孙言重了。”冯程恭敬回礼,“孝陵卫上下必当尽心护卫,绝不敢有丝毫懈怠。”
在冯程的引领下,苏宁参观了为他准备的居所,位于孝陵东侧的一处清净院落。
虽然比不得皇宫奢华,却也整洁雅致,显然是经过精心布置。
“这里很好。”苏宁满意地点点头,“本宫要在此结庐守孝三年,一切从简即可。”
“是!”
安顿下来后,苏宁立即开始了守陵的日常。
每日清晨,他必至享殿祭拜;午后则在院中读书习字;傍晚时分,还会在陵区内散步沉思。
这一日,他正在院中翻阅《齐民要术》,锦衣卫千户蒋瓛快步走来,面色凝重。
“皇孙,那日擒获的疑犯……”蒋瓛压低声音,“在押解途中服毒自尽了。”
苏宁翻书的手微微一顿,随即恢复如常:“可查出身份了?”
“此人齿间藏有毒囊,应是死士。”蒋瓛禀报道,“身上没有任何可以证明身份的物品,但虎口处的老茧显示常年使用兵器。”
苏宁合上书本,目光深远:“蒋千户以为,这会是谁的人?”
蒋瓛神色一凛:“末将不敢妄加猜测。”
“无妨。”苏宁摆了摆手,“既然人已经死了,此事就交由你们锦衣卫继续追查。记住,要暗中进行,不要打草惊蛇。”
“末将领命!”蒋瓛躬身退下。
待蒋瓛离开后,一直侍立在旁的马和轻声问道:“皇孙,此事是否要禀报皇上?”
“不必。”苏宁淡淡说道,“既然皇祖父既然派了锦衣卫随行,自然会得到消息。”
他走到窗前,望着远处孝陵的宝顶,嘴角泛起一丝冷笑。
这个死士的出现,证实了他的猜测,某些人已经坐不住了。
“马和,你去把带来的书籍都整理出来,一个人学习真的是太枯燥乏味了。”苏宁吩咐道。
“奴婢这就去办。”马和恭敬应答。
接下来的日子,苏宁完全沉浸在书海之中。
他不仅研读农书,还开始整理记忆中现代社会的知识。
马和则成了他最得力的助手,不仅将书籍整理得井井有条,还能与他讨论书中的内容。
这一日,苏宁正在绘制一幅简易的水车图纸,冯程前来禀报陵区巡视情况。
见到桌上的图纸,这位老将军不禁好奇地问道:“皇孙这是在画什么?”
“这是一种改进的水车。”苏宁指着图纸解释道,“可以在水流较缓的河段使用,提高灌溉效率。”
冯程仔细端详着图纸,越看越是惊讶:“皇孙年纪虽小,竟对农事如此精通?”
“不过是多读了几本书罢了。”苏宁谦虚地说,“冯将军久在钟山,可知这附近农户收成如何?”
“这……”冯程犹豫了一下,“孝陵周边土地贫瘠,农户们日子过得颇为艰难。”
苏宁点了点头,心中已有计较。
他知道,想要在这里站稳脚跟,光靠皇孙的身份是不够的。
必须做出一番实事,才能真正赢得人心。
夜幕降临,苏宁独自站在院中,望着满天星斗。
虽然守孝生活清苦,但比起在皇宫中整日提心吊胆,这里反而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心。
“既然给了我这个机会……”他轻声自语,“那就让我在这钟山之下,悄悄积蓄力量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