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天网(上)(1/2)
第六十九章天网
十月二日,医院急诊室里刘泽之正在输液,隔壁病床上来了一个戴眼镜、留着两撇小胡子的男人,手里拿着几张报纸,看起来好像是等待家人手术结束的家属,找个闲着的病床歇歇脚。坐在那里有一搭没一搭的看着报纸,此人正是化装后的周成斌。没过一会,一边盯着刘泽之输液的护士被别的病人叫走了。
刘泽之仔细观察四周确信无人能听到他们的谈话,低声说道:“我调任李士群的秘书,两天后上任。小野平一郎牵头,据说暂时留在上海治疗旧伤的山胁正隆也参与指挥,日伪策划了一个好像和犹太人有关的行动,76号也参加了。行动基地在崇明岛附近,具体位置不详,坐船当天往返,而且还有时间开会工作。目前我就知道这么多。”
周成斌的目光里有深深的担忧:“你怎么了?脸色这么差。从报纸上得知76号发生投毒事件,我一直不放心,派徐建雪去看你,当时你还在昏迷。”
“我没事,总算捡回来一条命。我想此次投毒事件应该不是上海站策划的吧?”
“当然不是。就是两个有爱国心的厨师自己干的,这两个厨师是父子,眼看中华国土沦丧,日伪汉奸倒行逆施,给《申报》提前邮寄了遗书,决心和汉奸鬼子同归于尽。他们现在怎么样了?你知道吗?”
刘泽之又是担心又是快慰,担心的是这两个厨师凶多吉少;快慰的是中国人普通市民中也不乏铮铮铁骨的真汉子!他答道:“我不知道,我还没有回76号,无处打听。你想营救他们吗?”
周成斌犹豫了,营救,刘泽之就要冒险,这是犯潜伏纪律的,特别是目前芒刺计划尚无实质性进展,日伪又策划了一个天网行动;放弃,于心何忍?其实他心知肚明,再不忍心也要放弃。只是……这话他实在不愿意说出口。只好叹道:“如果可能,你探听一下情况。以后……我想办法找找他们的遗孤。”
刘泽之客气道:“田队长,您是这个培训班的负责人,安排好了给我打个电话就行了,或者叫我去一趟,怎么还敢劳您大驾,亲自跑一趟。快坐。我听您的,反正我事也不多,不像您日理万机。”
正确内(容在%六九%书'吧读!{
“嗯。泽之,以后你在李士群身边,处境更危险,一定要小心谨慎。”
该如何破解天网行动哪?第一批受训的特工已经离开76号,如果不出意外,近日即可抵达重庆。刘泽之手里掌握的那批人的照片资料虽然已经送往重庆,可是人数如此巨大,不甘心做亡国奴的日本占领区的难民又源源不断逃往国统区,这些人混在其中,甄别也不是轻易能做到的事。何况这一批人抓完了,下一批人又到了,就是有火眼金睛,也难免挂一漏万,这该如何是好?
行动队队长田成羙来找刘泽之:“刘秘书,身体好点了吗?我们商量一下第二期学员培训的课程安排,现在有时间吗?”
他设身处地的为重庆的防空机关做了多种预案,感觉到很棘手。犹如用大炮打蚊子,有力无处使。难怪李士群说过一句话:最简单的办法往往是最有效地,也是最难防范的。
“我知道,你也多保重。天网行动的详情我会继续着手查明。目前我搞不清楚天网行动指的到底是什么,是在崇明岛基地上实施的行动?还是这个莫名其妙的培训计划?估计后者的可能性大一点。”
为了解决迫在眉睫的困境,小野平一郎提出了一个出乎所有人设想之外的想法:用最低成本解决专业谍报人员的匮乏,以人数的优势抵消素质的劣势。他建议大规模招收中国人,经过最初级的情报人员培训,以难民的身份派往重庆,收集学校、市场、防空洞等有价值的民用轰炸目标的经纬度,每批人员只配备一到两个专业特工充当联络员,将这些人提供的情报整理后提供给日本空军。这些所谓的情报人员即使被捕,损失也是微乎其微,自有源源不断的中国“炮灰”补充。由于这些人以前从未从事过情报工作,身份没有瑕疵,体态外貌等更是与老百姓没有任何两样,重庆军统、中统等情报机关破获起来却不一定没有难度。而人数有限的专业谍报人员就此可以从中脱身,专注于军事目标的收集。这就是所谓的“天网计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