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2章 大伯叫人给绑了!(1/2)
第882章 大伯叫人给绑了!
除了没有皇帝和后宫以及太子,北京有的,南京都有。
南京五城兵马司和北京一样,都归兵部管,不过却没亲、郡王的老丈人任名义不管事的兵马指挥,都是有实任副指挥管事的。
和北京那边一样,南都兵马司也是和市井打交道,顺便看看城门,同时还有一项兼差,就是替内守备衙门收税。
虽说大头是叫内守备衙门收走,但收税的各门总能落得不少油水,因而一般在各门定点收税的都是兵马司副指挥信用得过的人。
小金库这东西,甭管古今,都得是和领导有关系的人在办。领导不放心的人,能碰这么机密的事。
苏三就是领导放心的人,他表姐夫是西城兵马司的副指挥,所以托表姐夫的福,苏三定点在聚宝门收税。
不过别看收税设小金库是肥差,可一线负责的人也是真苦,三伏天三九天,他们起的不比进城的晚。因为若是去的迟了,他们就没地捞好处了。
这帮子侯府、伯府的,一个个狗仗人势,却是得罪不起的。
本&内#容正.确$的)版本在!69[书)吧读
有人想起一件事,忙道:“苏头,前几天好像见着东宁伯带人出城去了。”
成功挤出来后,车上的人也不看避在两侧的税兵,径直赶着马车进了城。
没关系的,才有可能给他苏头点好处。要不然,苏头不高兴,叫你排着队得等到什么时候?等放你进去了,怕城内菜市场都散摊了,到时,谁个还买你那不新鲜的菜和鱼肉?
“东宁伯府?”
这些菜贩子可不是那沿街走巷叫卖的,而是大贩子,行会上管叫菜头。
不会来事的,多是刚入这行,要么是外地的,要么就是还没拜码头,交份子的。这类人,也是各处城门收税最喜欢的。
苏三下来时,那两辆马车已经到城门洞子中间了,见前面的人没拦住,苏三也是急了,正准备叫人把横在城墙边上的挡木搬出来,却恍惚了一下,然后一个激灵,叫那帮准备拦车的手下都别动,放他们过去。
守在城外的兵马司官兵瞧着了,立时就喝喊起来。
可哪个敢染指?
城门洞子里凉气嗖嗖的往外冒,两边的瓮城也是黑乎乎的,走到边上都觉得冷。太祖爷当年修这南京城可是费了老大代价的,听说光这瓮城就能藏十万大兵。
城外排队的贩子们要么拿手捂鼻,要么拿毛巾捂鼻,尽量让自己少闻点臭。心急的则不住往城内瞧,数着出来多少辆粪车,自家前面又有多少辆车。
这运气是和“纳税人”的背景有关的。
真正能到内库的有多少,那是皇帝的事,是公公们的事,苏三管不着,他只知道他每天必须完成五十两的任务。
………
外面进城的商贩们都是晓得先出香车,排成长队列在一边。香车再臭,他们也得忍着。
做市井生意的,早一点进城就意味着能早一点把东西卖完。
这笔钱,哪个不眼红?
北京的皇帝可指着这笔银子呢,每年内守备最重要的事不是校阅南都官兵,而是把这上百万的皇银解运到京师。若没了这笔皇银,皇帝的内库就得缩水三分之一。
没等他缓过神来,另一辆马车也过来了,这一回车厢却是直接撞在了他的粪车上。
这也侧面说明,早起勤奋的人,一定会有好财运。
两个税兵板着脸上前就要去拦那两辆马车,本以为对方见着兵了肯定会吓的停下,哪知道那车上的人却鞭子一甩直接冲了上来。
有会来事的,都是直接和各兵马司的主事定下“包年”或“包月”制,这就省了多少事。
利润,很可观的。
一个月一万多两,一年就是十几万两左右,南京内城有13座城门,光此一项,每年就叫内守备厅赚上百万两。
“驾,驾!”
肇事那马车上的人却充耳不闻,直打马又往里冲。这下子,城门洞里可乱了套。
一个等进,一个正出,秩序倒也井然,毕竟两百多年的规矩了。
等会天亮城门一开,最先涌进城的便是城外的菜贩子。
苏三没好气的嚷了句:“拦?拦个屁,没瞅见车上是东宁伯府的人么!”
马车上的肯定不是东宁伯,而是他的侄子焦承业。
当然,钱过留手,这也是规矩。
车上的人还来了劲,不仅不停车,反而叫着要前面的车辆都让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