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大结局(下)(2/2)
按老规矩来说,一家的亲兄弟不好同一年成亲,不然的话,总有一个过得好,另一个过的不好。
可振邦二十四,振业二十二,何泽雯二十,徐绪卿十八,一个个年纪都不小了,实在是不好再往后拖。
尤其是女方那边,更担心亲事有什么变化,还是早早办了喜事更稳妥。
因此,几家商议之后才决定,干脆就同一天办喜事得了,双喜临门。
曲家长子和次子一同办喜事,前来贺喜的人还能少了么?
曲绍扬那些老部下,各道、州、县的官员,三省各界名流,哪个不来贺喜?
还有跟曲家那些产业有关联有合作的,不论中外的合作伙伴,不得来喝杯喜酒?
除了这些人,各省的长官、京城的老袁、各国驻奉的领事,也都派了代表过来贺喜。
徐世昌是徐绪卿的大伯,也是媒人,侄女出嫁,他肯定要到场。
张锡銮是曲绍扬的义父,孩子们的干爷爷,还是何泽雯的亲外祖父,能不来凑个热闹?
已经是主政山东的天志,也带着妻子儿女赶回来,跟家人团聚。
因此,十一月四号这天,奉天曲府那是别提多热闹了,各界名流汇聚一堂,全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绍扬啊,我瞅着你那两苗参不错,从哪儿淘登来的?”
别人家的大厅里,挂着名人字画,曲家的大厅里头,却挂了一对儿封玻璃的盒子。
那盒子长三尺,宽一尺半,紫檀木雕的工艺,正面镶着透明的玻璃片。
盒子里头,大红的绒布上面缝着的,正是龙腾和凤翔两苗参。
这两苗参不论哪个单拎出来,就足够惊艳众人了,偏偏,曲绍扬这一下子摆了两苗。
一龙一凤,龙形矫健,凤形灵动,不管谁见了这两苗参,都得目瞪口呆,太漂亮太罕见了。
“义父,那是我年轻时候,进山采的,取名龙腾和凤翔。
当初有个老瞎子给我算过,说是这对儿参,可以保我子孙兴旺,家族昌盛。
所以啊,我就把这对儿参,挂在大厅里了,每天只要看见这对参,我就心里头踏实。”
后头那话,纯纯是忽悠人。
只不过是如今身份地位到了,有宝贝也不用藏着掖着,敢大胆展示于人前了而已。
当然,有这话在前头,就算谁见了这对参,再怎么稀罕,也不好意思开口讨要。
“好,好啊,你这都是参王,不知道在山里头长了多少年,能让你遇见,足见这是莫大的福缘。
千万要好好保存,这是祥瑞、吉兆啊,好东西,一定得留着,传给儿孙后辈。”
张锡銮不知道干儿子这是糊弄人,倒是信以为真了,于是连连点头。
厅中一众客人听见这话,也都跟着点头,各种夸赞,都说曲绍扬有福气。
这得是多大的机缘,才能亲手采挖到两苗龙凤参,等等。
对此,曲绍扬只一笑置之,淡定的跟众人谈天说地。
上午十点,接亲的队伍来到了府门外。
如今接亲,可不是以前的马车了,直接是两台汽车。
那是曲绍扬从美国公司购进的,他自己用一台,给陈秀芸几个用一台。
主要是陈秀芸她们几个还管着药厂等产业,时常要去厂子看一看,还要跟外国商人谈判什么的。
这汽车一个是跑的快,另一个毕竟是铁壳子嘛,比普通马车什么的还是要结实一些,陈秀芸几个坐着来回出去也安全。
两台汽车的车头,都系着大红绸子,一前一后非常缓慢的来到了府门外。
在一阵鞭炮声中,司机下了车,小跑着到后面开车门。
身穿黑色西装,黑色皮鞋,打着领结的振邦先从车里下来,然后回头去扶何泽雯。
曲振邦跟何泽雯都是留过洋,喝过洋墨水的,所以他们的婚礼,没有穿中式礼服,而是选了西服和婚纱。
但那婚纱是白色的,目前国内还极少见。
曲振邦怕家里人都接受不了,跟何泽雯商议之后,特地请设计师给做的红色婚纱。
红色婚纱上面,用金线绣着精致的纹样,上头还点缀着一些稀碎的钻石,行走间熠熠生辉。
奉天这边暖和,比吉林的节气要晚不少,九月末了还没见着雪呢。
可即便是如此,何泽雯穿着一身婚纱,也有点儿太单薄了。
于是,旁边早就候着的喜婆婆,连忙递过来一件大红色的羊绒呢大衣,让何泽雯先披上,等着进了大厅再脱下来。
婚纱的裙摆很大,后面拖着地,好在地上铺了红毡,还有佳欣、振凯两个小童在后面托着裙尾,倒是不用太担心弄脏婚纱。
曲振邦小心翼翼的扶着何泽雯,两人踩着红毡,一路进了门往里面走。
振邦夫妻进了门,车子开走,后面那辆车停过来。
紧接着,振业和徐绪卿二人,也下了车。
这俩人的礼服跟前面那一对不一样,曲振业穿的是酒红色绣祥云纹西装,徐绪卿则是穿了件大红色绣凤穿牡丹纹样的旗袍裙。
这两套礼服,是徐绪卿亲自设计,找绣娘绣了许久才完成的。
徐绪卿这姑娘自幼饱读诗书,书法绘画上面颇有些造诣。
自打跟曲家说定了亲事后,得知曲振业在外留学,徐家就找了不少洋人老师来教导她。
还别说,这姑娘真有两把刷子,跟着老师学洋文、钢琴、绘画、裁剪等,一来二去,就喜欢上了洋装设计和制作。
为此,徐家还特地给她请了国外的服装大师,让她跟着学习。
徐绪卿跟着学了一年,然后发电报管曲振业要了身材尺寸,在家里学着给曲振业做了不少衣服。
她设计制作的衣服,中西合璧,比纯粹西式服装多了些含蓄、儒雅,真正属于是那种低调中透出的奢华。
就比如此时二人身上穿的衣裳,在很多人眼里,就比前面那对的出彩。
徐绪卿没穿婚纱,自然也就没有拖地的裙摆,不需要童拖着裙尾。
因此,跟在二人身后的振祥、佳怡俩娃就轻松些,手里捧着东西,跟在新人后面走就行了。
新式婚礼,新娘子不用盖头,就这么大大方方的下车,众人可以清楚的看到两个新娘子的容貌。
大家伙看着一前一后进门的新娘子,私底下少不得要评论下两个新娘子的容貌高低。
对此,曲家的人并不在乎,高门大户娶妻,从来看的不是容貌。
再说了,何泽雯跟徐绪卿两个都挺漂亮的。
主要是从小接受教育,书香门第出来的女子,自带旁人无法比拟的气质。
随着两对新人走进大厅,众人都忍不住鼓掌喝彩,送上祝福。
随即,两对新人在厅中站定,按照规矩行礼。
进民国了,革除旧习,一切都按新式来办,新郎新娘不需要跪地磕头,只要鞠躬行礼就可以了。
于是两对新人拜过了父母,谢过贺喜的宾客,再互相交换戒指,就算礼成。
厅中爆出众人的欢呼声和掌声,在大家的祝福声中,新娘被送去了新房,接下来还是要按照老规矩坐福的。
为了今天这场盛大的婚礼,曲家不仅仅准备了丰盛的酒席,还请了堂会,邀请京城最好的戏班子来唱戏,十分热闹。
曲家办喜事,全城欢庆,这个时候最辛苦的,就是城里巡警了。
一个个都瞪着眼睛,生怕哪里出了岔子,给曲绍扬丢脸面。
总算到晚间,酒席结束,宾客也都安顿妥当了,曲绍扬吩咐包下了城中两处最好的酒楼,犒劳众人,哄的大家伙儿都十分高兴。
婚礼过后,各地宾客陆续离开,一切又恢复了平静。
何泽雯在德国学的是生物,主攻微生物方向。
因此婚礼后,她就在陈秀芸的安排下,进了医药研究室,跟一群人一起做实验,培育高产菌种。
目前青霉素的订单都排到明年去了,可是产量跟不上,必须找到或者培育出更高产的菌种才行。
不光是青霉素,其他抗生素的研究,也都相继开展,都需要有专业知识的人才,何泽雯就是。
大儿媳有工作了,也不能扔下二儿媳啊。
在了解到徐绪卿的能耐后,陈秀芸出主意,在奉天城里,开一家专门做洋装的铺子。
由徐绪卿和几位国外的服装大师来设计,雇佣专业的绣娘制作,主打的就是一个纯手工,高档定制。
陈秀芸始终觉得,女人也要有自己的爱好,挣不挣钱的无所谓。
主要是有个差事消遣,心情好,就不会焦虑暴躁。
眼下还不需要儿媳妇管家,先让她们逍遥几年吧。
振邦和振业结婚之后,曲家其他几个小子,也陆续开始说亲了。
振武的亲事定了何家闺女何云芳,也就是何青竹的娘家侄女,何宏霖的闺女。
振文的亲事定了高家,也就是临长海道道员高江成的闺女。
振庆定了李家,就是李代世的孙女,李政文的闺女李春莹。
振全是曲河的儿子,父母都不在了,曲绍扬夫妻给做主,定了郑铁柱家的闺女郑秀芝。
这群混小子们如今都出息了,各有各的差事,只等来年找时间给他们都成了亲安了家,往后好好过日子。
转眼间,民国元年就在忙忙碌碌中过去,民国二年二月五号,农历腊月三十除夕。
因为曲老抠儿夫妻留在了奉天,所以今年曲江和曲福都带着妻子儿女,来到了奉天,一起过新年。
除夕夜,奉天城的上空,燃放起五颜六色、绚烂夺目的烟,各色烟足足放了半个多时辰。
曲绍扬领着一妻三妾,还有十多个儿女们,站在院子当中,看着满天绽放的烟,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当然,不止是曲家人,满城的百姓,都欢欣喜悦的过大年。
这一年多,奉天城在曲绍扬的经营下,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安定祥和。
工商业发达,税赋减轻,社会稳定,百姓富足,这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景象。
经历过那么多动荡的百姓,如今只盼着就这么一直安稳下去才好。
一九一三年五月,振文、振庆两个分别回临江、抚松成亲。
曲绍扬公务繁忙,没办法亲自到场,只能送上丰厚的贺礼。
曲江、曲福如今也都是临江、抚松首屈一指的大户了,儿子成亲,自然要大操大办,十分热闹。
七月里,振生、振义、陈彦川、陈静雅等人完成学业回来,曲绍扬将这些孩子,都安排进了相关的部门里当差。
九月,振武迎娶何云芳进门。
十月,振邦的媳妇何泽雯,在奉天公立医院,生下一个男孩,重六斤八两,母子平安。
次月,徐绪卿也生了个男孩,六斤二两。
曲家一下子添了两个小娃,曲绍扬夫妻升级为爷爷奶奶,可把他们给美坏了,成天乐得合不拢嘴。
两个小娃的诞生,掀开了曲家下一代的序幕。
一切,都刚刚好,一切,也都来得及。
只要有孩子不断出生,不管未来将要面对什么,一切都有希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