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章 天下之势(1/2)
第585章 天下之势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人言亦讲,和则两利,分则两伤!
崇禎十七年五月间,李自成山海关一战战败之后,於京师放得一把火,带著自己逃窜人马是匆匆撤出了北京城。
不久后,多尔袞夹带顺治新帝,入主京师,接手明朝遗臣们以朝拜,並正式宣布了对京城之统治。
与此同时,萧携太子朱慈烺南遁,於南京士族集团集体拥护下,六月登宝继位,成了南隅弘光朝廷。
一时间,天下三分,出现三方俱想要完成大一统之政权王朝局面是也。
一个乃匆匆离京的大顺,一个是新晋入主京师之大清,另有,便为那偏安一隅南明王朝矣。
起初,於萧靖川力挺抗虏北伐之意下,南廷勉强守保了山东半部以作缓衝。
这一时期,明、顺在西南两向夹攻之下,李自成反扑,於八月竟亦一度又打回了京畿西南区域,逃而復返。
可,隨后,情势紧转,因来南廷中,南方士族及北下的帝党倪元璐等人,皆为有意罢兵言和,以期驱虎吞狼之计,遂三方態势,到得八月末上,有所突变。
西北向,闯贼自成之大顺,反落形单影只,孤立之態。
相较对此,缘何会起这般变化?
如要释清此局,则必从建奴立清以后,一系列紧要措施说起。
当时这帮外夷,借势清兵入关,途间经得高人指点,打来“为帝復仇”之旗號。
凭此,顺利入主京区。
可以说当时他们还自谢了正义之师以冠名。
打得这般旗號,好处不言自明,那就是在收编明朝北地,州府地方力量上,事半功倍。
但,与之相对的,隨来,此一举措,倒也產生了一个不小之尖锐问题。
那便为清朝初立后,该以何面目,来对待南明朝廷。
要知,从法理上而言,南明乃算明朝之延续,肯定要比清朝接替北明之统治更显正统。
所以,清朝如不奉南廷正朔,直接扯下遮羞布,肯定会使旧明遗臣们彻底失望。
原有那些举棋不定,观望要否降清的明朝地方大员们,也会就此选择倒戈相向。
可,不扯此一说辞,则就又必须儘快解决同南明之间关係。
对较这种局面,合军统帅,政廷首脑多尔袞,一时便犯了难来。
在他看去,南明之弘光的法理正朔,绝不可轻言承认。
如要计较,则必须寻一巧妙之法,来迴避此间关碍问题,
本书首发.com,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因此,其待多尔袞他稳定住北方之同时,亦广散了眼线,向那南方士族集团散发去一个消息。
那便就是:“息马燕京,抚兹黎庶。”
意思嘛,倒也並不复杂,就是说,清廷的兵马,只打到北境,最多占领北方大部,不会南下侵扰。
而这,也就给南明当下朝廷释放了一个极其错误之信號。
建奴韃子,只想跟南方划江而治。
对得初立之弘光朝廷,並不有意征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