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最新网址:www.69hao.com
首页 > 历史军事 > 汉末雄风 > 第三十五章 成都片刻破,益州刀兵歇终

第三十五章 成都片刻破,益州刀兵歇终(1/2)

目录
好书推荐: 橙黄橘绿时(校园,1v1) 遭殃(1v1,校园h) 情债(nph) 去见风 (黑道强制爱 1v1) 我的极品美女校长 洞庭春(兄妹 高H 1V1) 非你不可(校园糙汉h) 雪色如何,但问取、庭前柳(养父女 古言) 檐下雀(舅舅x侄女) 我的系统异能

午时方过,益州牧衙署大堂上。

刘璋最后的体面,便是端坐于大堂的几后,强作镇定,看向不疾不徐向自己走来的赵旻1行人。

赵旻径直走到大堂中,默默凝视着略显发福、白净脸庞的刘璋。

在赵旻身后,1直跟随恩师的曹彰、曹植2徒,则默默凝视恩师的背影。

从成都破城、赵旻救张任,直至赵旻最后说服张任,曹彰曹植2人始终躲在恩师身后凝视着恩师。

1如此刻这般。

此刻,这俩半大小子已经对恩师惊为天人。

他们2人最清楚,大军自出大散关之时,为追求行军速度,不但未携带辎重,便连粮草也未随军而行。

俩小子出大散关时,也仅携带了5日口粮而已。

然而,就在这1旬之间…

益州居然就这么被收回?

虽然赵旻早已回过神,但这俩小子却仍如在梦中。

于是乎,赵旻默默凝视着刘璋,曹彰曹植2人则默默凝视着赵旻。

而刘璋,仍在竭力维持住自己最后的体面。

东州士人们表情木然,而益州士人们脸色虽有些难看,却也同样不发1言。

于是乎,益州牧大堂之上,1时间陷入使人略感窒息的沉默场面。

本就懊恼不已的严颜,见状怒发冲冠。

其人3步并作两步,蹿到刘璋几前躬身抱拳。

“主公!成都城虽破,然某等仍可战,请主公下令,召集士民死战!”

于禁闻言,忍不住嗤笑起来。

“可笑可笑!方才某等攻城之时,尚且未见士民奋力死战,今成都城已破、兵卒尽降,又焉有人愿死战?”

刘晔微微拱手:“何况,某等乃大汉天子之王师,尔等抵抗王师,何异于篡逆乎?刘季玉,你我同为宗室,为何你竟如此执迷不悟?”

赵旻扬起手,阻止自己麾下的废话。

其人凝视着刘璋,淡淡道。

“刘季玉,我先前之言仍有效,速速归降天子,我必保你兄弟等皆封千户之县侯!”

赵旻说的,是刘瑁父子及刘璋父子。

赵旻必须先礼后兵…

因为他要想收东州人及张任等人。

刘璋若归降刘协,便可皆大欢喜。

诸君别忘了,这时代盛行2重君主观。

惟其如此,刘璋方可全其人麾下1众故臣之忠义。

不同于逆臣弑君、其君主忠义先天不足的西晋,东汉不仅重视孝,更重视忠义。

难怪梁启超先生曾言之凿凿,东汉是封建时代历朝历代中,道德底线最高的朝代。

东州人、益州人之所以1言不发,皆因为此。

哪有臣属劝主公投降的?

这太让人羞耻了!

由此亦可看出,严颜虽有些愚忠,但其人确为义士。

苟哥此刻,心中竟有些泛酸。

刘璋这种鼠辈,居然还有义士为他如此尽忠?

刘璋你倒是吱1声啊!

当然了,苟哥心理活动虽丰富,但表面上仍云淡风轻、好整以暇。

张鲁适时站了出来。

“季玉,勿再执迷不悟,速速归降天子方为正途也。”

张鲁有资格劝刘璋,不但因为其人老娘与刘璋老爹颇有些不清不楚,还因为刘璋做的那些破事,委实有些对不起张鲁。

刘璋1张白净脸庞,此刻涨得通红。

“张公祺,你竟…”

张鲁拱手打断了刘璋。

“刘季玉慎言!请勿自误也!”

刘璋眼圈泛红,语气也哽咽起来。

其人泪眼婆娑地看向自己面前那虽极年轻、但气度儒雅雍容至极的卫将军赵旻,并站起身向其人深深1揖。

“卫将军,家父苦守之基业,某焉可1夕拱手相让乎?”

赵旻淡淡道:“刘季玉请慎言!1者,益州乃王土,而非你父子2人之私土;

2者,天子已任命步子山为益州牧,你今名不正,言不顺;

3者,你父子2人此前尚有诸多僭越之举!

若天子追究到底,恐有失宗室之情义,故天子已同意不予追究,你若再执迷不悟,当休怪天子不念旧情!”

说着,赵旻神情变得无比森冷,不怒自威地瞪着刘璋。

步骘适时取出荀彧签发的诏书及益州牧银印青绶,亮给堂内众人。

“诸君请看,此乃天子诏书及天子所赐之益州牧印绶。今天子王命在此,请诸君休要自误,好自为之!”

刘晔再次出言相劝。

“请季玉兄勿要自误,弟必保兄富贵无忧!”

按宗室辈分,刘晔确实是刘璋族弟…虽然他们已经出了5服。

赵旻心中暗叹:荀彧果然思虑周全!

其人珍而重之地从袖中取出1份诏书,恭恭敬敬将其亮了出来。

“刘季玉,今有天子诏书在此,天子已承诺,不但对你既往不咎,且任你在江夏郡自选县侯封邑。你不必担忧,至迟岁末,我必为天子收回江夏郡。此外…”

赵旻看向步骘。

“子山,于成都城外,择1风水宝地,为刘君郎建功德祠,以彰其人保境安民之功。”

步骘躬身领命。

赵旻复又看向刘璋,淡淡道。

“刘季玉接诏!”

堂内众人的目光,尽皆聚焦在刘璋身上。

刘璋长叹1声后,面向许都方向顿首行礼。

“臣领诏!”

“刘季玉高义!旻代益州万民,谢刘季玉高风亮节之举!”

言罢,赵旻恭恭敬敬递上诏书,刘璋珍而重之以双手接过。

于是乎,益州重归大汉朝廷之手。

赵旻分别向步骘、刘璋抱拳。

“请步使君上任,请刘季玉协助步使君完成交割。”

赵旻分别对东州人、益州人这两大集团抱拳。

“关中、中原诸君,旻先前之言仍有效,诸君若愿随旻返还故土,旻必遣卫府精骑妥善护卫诸君。诸君如愿随旻为皇汉建功立业,旻倒履相迎!

益州诸君若仍欲为官,可向步使君说明,旻必保诸君原职不变;

若诸君欲返乡,旻亦不加阻拦。此外,若诸君愿随旻为皇汉建功立业,旻同样倒履相迎。”

刘璋既已降天子,从此做个安乐侯爷,赵旻便不再算挖墙角。

刘璋麾下1众故臣,当然也不能算背主负义。

至于刘璋的1众部曲…

那些兵卒,大部分是益州士人、东州士人的部曲,赵旻无权决定那些兵卒去留。

在汉末3国,根本没有所谓官兵,只有各诸侯、及其麾下臣属征募的部曲。

汉末魏晋,部曲逐渐脱离本意,演化为“私兵”的代称。

关于部曲的记载,在《后汉书》、《3国志》、《晋书》中俯拾皆是。

汉末3国,主旋律为丧乱。

田余庆先生曾言:“地主割据武装,犹如从地底下涌出来的1般。”

因此,军阀横行、天下疮痍。

此事详见田余庆先生《曹袁之争与世家大族》。

在汉末3国,“部曲”与“诸侯”的关系,可用“2重君主观”加以解释:

即“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东汉的郡国本位化,即如此类。

赵旻为了改善这1情况,所以推行了“中军制”,也就是将自己麾下各臣属的部曲,整编为卫府中军,以强干弱枝。

但除了赵旻这个穿越客之外,目前天下诸侯,仍奉行“2重君主观”,即“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简言之,各方诸侯,包括袁绍在内,均允许自己的臣属拥有部曲。

孙策甚至干脆反其道而行,推行授兵制。

总而言之,成都城内兵卒虽有上万之众,但绝大多数,都是刘璋臣属的私兵,所以赵旻无权决定这些兵卒的命运。

赵旻言罢,再次躬身抱拳,不复多言。

当着故主刘璋的面儿,谁好意思站出来转投新主?

即便真有人站出来,赵旻也不敢收这等不义之徒。

因此,赵旻将此地留给步骘和刘璋,又将于禁、刘晔及1屯亲卫留下协助步骘,便请东州士人至衙署书房密谈。

【作者题外话】:在此,云某有必要为诸君系统地简述1番东汉、汉末基本国情。

东汉,因以士族立国、察举制盛行之故,大概是封建时代最讲究“忠孝节义”的王朝。

对士人而言,尊长大约有3,1为君,2为亲,3为师及举主(举主实则也算师的1种)。

君亲师自然无需解释。

而所谓某人之举主,指察举制中举此人为孝廉、茂才者,以及举此人出任官吏者。

综上,为君尽忠、为亲及师尽孝、为举主及主君尽忠义、为友尽义,这是东汉的普世价值。

注意:其中,故主、举主,相当于士人的2重君主,其尽忠优先级甚至要高于天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锦画江山 绝对权力:仕途成长记 横推亮剑 谍战:红色掌柜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明朝败家子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大汉列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