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 嘉靖群岛(2/2)
在这种意识的加成之下,若是还要强势的通过各种手段和武力来解决殖民地的利益归属问题,肯定也是要大问题的。
毕竟谁都不想自己的后代和那些一直生活在宗主国的百姓一比,就是二等公民。
所以,到了一定的阶段之后,即便是朱载坖还活着,还想着要调解大明本土人,与大明殖民到世界各地的二代移民之间的利益矛盾,他估计都没能耐解决掉。
毕竟人就是这样,根本不可能会那么轻易的放弃自身利益,去认同一个可能会骑在自己头上的剥削自己的“主子”。
因此,在将来的某一天,朱载坖分封出去藩国在经过几十上百年的繁衍生息之后,开始像东周诸国那样各自为政,不听朝廷的号令。
那也是一种意识形态发展的必然,根本就没有什么可以大惊小怪的。
如果有的话,那也要得到将来某一天的交通条件发达到全球一日达的阶段,这才有可能消弭地理分割带来的陌生感。
但可惜以现在的技术条件,朱载坖心里也门清的很,在他有生之年,几乎是不可能看到了,哪怕是再过一百年也不好说就能实现。
因此如果在未来的某一天,朱载坖分封到四大洋的藩国,开始渐渐的“觉醒”保护自己的利益,对抗曾经中央朝廷,朱载坖也不会觉得有任何的意外。
毕竟这就是人性,没得改的!
除非有更多的利益可以满足所有地方,所有区域,所有百姓们的利益诉求。
否则,真的无解!
但即便是如此,朱载坖也不怕这种分裂!
因为在这种分裂发生之前,他就可以将天下做到大同,将世界各地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统一的主流文字。
那么即便是将来有一天,这些被分封出的藩国在经过是长时间的繁衍生息和以我利益的觉醒,他们也会在将来的某一天实现“分久必合”!
真到了那个时候,天下可能就真的归于一统,世界上可能也就只剩下一种可以传播文明与历史的文字了。
所以,即便是看到了未来的可能遇到的无解竞争问题,朱载坖也不在乎。
哪怕将来他现在所在的大明,被将来某一个分封出个的藩国超越,朱载坖也不会觉得后悔。
甚至他会非常的欣慰,那些分出去的藩王没有畏惧困难风浪,继续发扬和保持的拼搏向上的精神!
所以只要有这种精神,只要将来主宰天下,主宰这颗星球奔向更远星辰大海的民族,还是这个写汉字说汉语的民族。
那么这一切,就都是值得的!
远在京师的朱载坖,此刻又登上了京郊西侧的玉泉山。
但对对于皇帝陛下不“勤政”爱游玩的控诉,几乎也是绝迹的。
只有偶遇一些不知道抱着什么心态的御史或在清水衙门,贫困地方的官员,他们才会偶尔上疏一封劝谏皇帝勤政的奏疏,劝导朱载坖不要荒废政务,沉迷享乐。
而朱载坖在看到这些奏疏的时候,也没有斥责反驳,也没有削职拿人。
因为在朱载坖看来,这些人不管他们是出于一片忠君爱国的心思,还是出于想要邀名卖直的心思。
朱载坖都不会答理他们,只会将这些奏疏统一的留中,然后再命吏部审核考察他们所在任内的工作成效与工作态度。
工作成效好的,有能力的,朱载坖也会让吏部认真栓选,给他们一个更好的机会与平台,让他们去实现抱负。
若是能力一般,而工作态度又尚可,朱载坖就会将其弄到翰林院或国子监去。
毕竟现在要为嘉靖皇帝补修《永乐大典嘉靖篇》真的缺很多能够认真抄书勘误的较真人才。
若是能让这些人在这件伟大的文化工程里面发光发热,也不吝是对他们最好的嘉奖。
而且,修书本来就是读书人最在意的几项荣誉之一,如果这些人到了翰林院和国子监后,觉得修书枯燥,不能胜任。
那么等待他们可能就是一辈子的冷板凳,朱载坖肯定也不会再放这些能力一般的人再出任其他重要职位。
至于那些工作能力也不行,工作态度也不行的,而且还有些贪污渎职之类的小毛病,那么就不要怪朱载坖心狠了。
毕竟现在的陈洪也很需要工作业绩来向朱载坖证明他的价值。
毕竟现在的陈洪能留下一命,心里本来就无比的惶恐不安,唯恐自己哪天就要被秋后算账。
所以,现在的陈洪在东厂干起活来,那可是相当的卖力!
只要是他被盯上的有问题的官员,几乎都是无一例外的都是不死也得脱层皮!
可见,现在的陈洪为了表现自己的能力与忠心,是何等的积极认真。
而且随着陈洪的工作深入,也随着朱载坖的行政需要,这段时间朱载坖也在考虑的改组都察院的职责范围。
这衙门放在平时没有利益争斗的时候,还算是靠谱公正,但一旦涉及到利益纠纷,这些御史们就容易非黑即白,成为加速党争白热化的推进去。
而党争这个玩意,不管是在任何时代,它都是“朝政败坏”的代名词。
如果不加以约束,任由这些御史们为了各自代表的利益疯狂出击。
那么最后受伤肯定不会是别人,而是朱载坖本身,以及被他们伤害和无视的普通百姓利益。
所以,朱载坖最近就一直在思考着如何约束翰林院的职权范围,又如何改造翰林院的职能作用。
因此朱载坖也思索参考了很多后世出现的廉政反贪的机构,想着将如今的都察院改组成为类似香港地区的“icac”,以及专门负责官员腐败调查的纪律委员会。
但是这俩参考机构,好像有些过于高级了,不太适合现在的大明需要,所以为此朱载坖也不由有些纠结头疼,拿不定主意。
————
求月票~~(本章完)